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医学美容技术(520507)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5 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医药卫生大类(52) | 医学技术类(5205) | 卫生(84) | 美容师(4-04-04-01) 美发师(4-07-04-02) 美甲师(4-07-04-03) 形象设计师(4-07-04-04)
| 医学美容服务 生活美容服务
| 美容师 美容销售 美容咨询 美容讲师 化妆师 美甲师 美睫师 纹绣师 形象设计师 保健按摩师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美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美容医学咨询与设计能力,具备美容皮肤护理、美容文饰、生活美容技术等非手术美容技术的操作能力,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和审美能力,从事美容医学技术服务、美容医学咨询和美容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的高、精、尖技术技能人才。毕业3~5 年后能够胜任美容行业中的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保健机构及美容产品销售机构,从事美容医学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工作及美容产品营销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 知识要求:
(1)掌握必需的基础中医美容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技能大赛美容赛项的全部理论知识;
(3)掌握形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化妆造型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光电皮肤诊疗的基本理论知识;
(6)掌握美容业管理与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
(7)掌握美甲美睫及JNA美甲师考核的全部基本理论知识;
(8)了解医学相关法律常识及医疗事故防范处理和美容行业法律法规知识。
2. 能力要求:
(1)具备美容医学审美和创美能力;
(2)具备对常见损美性皮肤病的初步诊疗能力;
(3)具备化妆造型及设计技术应用能力;
(4)具备基本的光电皮肤诊疗技术能力;
(5)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6)具备美容皮肤护理的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两个层面上的方案制定能力;
(7)掌握医学美容技术实际工作所必需的中医美容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8)掌握美容文饰技术、罐疗、灸疗、刮痧等非手术技术的操作方法;
(9)了解美容产品营销技巧和网络电商销售美业产品基本知识。
3. 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 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在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1.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目标: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理想信念篇、道德篇、法制篇,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目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
3.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形势与政策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形势与政策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内容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能把思想政治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应用文写作
课程目标:应用文写作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常用应用文的基本常识,能根据实际需要较熟练、规范地撰写常用应用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政策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规范写作、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文写作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日常文书、传播文书、行政文书、职场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礼仪文书等文种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训练,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应用性文种,既有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写作技能的培养,还关注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6.英语
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为职场通用英语,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内容,旨在奠定本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拓展模块为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修习的内容,与基础模块形成递进关系,供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后选修。
7.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通过对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信息安全、项目管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程序设计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数字媒体、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8.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看待社会,直面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内心冲突,正确应对挫折,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清醒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改善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积极、乐观、善于面对现实的人。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心理本质、人格基础、人际关系、学习、情绪、恋爱与性、网络心理、求职择业、生命意识教育、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在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作了认真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增加自我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9.体育
课程目标:体育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体验运动乐趣,掌握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体育与健康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0.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目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开展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向、职业基本特征、创业的基本知识、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 求职技能等,内容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实习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11.创新创业
课程目标:创新创业课程是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并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引导大学专科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开展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2.军事理论
课程目标:军事理论是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该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13.军事技能
课程目标:军事技能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四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轻武器的战斗性能、格斗及防护的基本知识、战备规定、紧急集合、徒步行军、野外生存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14.党史国史
课程目标:党史国史是一门限选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使青年学生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好把握这段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树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党史国史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当代中国等,内容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的光辉历程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门限选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有鉴别有比较地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专业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本土宗教的形成与发展,外来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神话传说的体系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学历史、诗词歌赋的主要特点,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中国戏剧的流派及演变,中医药、气功与武术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中国方言区划与特征,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历史沿革,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茶道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酒文化的特征与历史发展等。
16.公共艺术
课程目标:公共艺术是一门限选公共基础课程,旨在纵向拓宽非艺术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横向普及艺术相关学科的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美好心灵,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对各类艺术门类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不同艺术形态,充分意识到艺术在生活、工作中的渗透,发挥艺术对个人价值观、审美观的积极影响;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促使校园文化生活健康良好的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通过艺术作品的品鉴,提升个人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7.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门必修公共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8.劳动教育
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紧急救援
课程目标:紧急救援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紧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和通用原则,掌握现场救援救护的相关技术和技能,能比较准确有效地完成现场评估、信息沟通和先期处置,能熟练操作常见紧急救援救护设备工具,能规范地参与或独立完成一般突发事件现场的救援具体工作。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各专业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学会处理脊柱损伤、实施心肺复苏术(CPR)、海姆立克急救法、使用绷带和夹板包扎受伤部位、烧伤护理、被动物咬伤或蜇伤后如何处理以及其他基本的急救技能。使学生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01.医学美容导论
课程目标:医学美容学导论是医疗美容专业的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对以后开设的各专业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制定符合个人发展的规划。
教学内容:主要有医学美容学概论、医学人体美学、医学美容心理、医学美容的分类及应用范围、医学美容的基本操作规范及相关法规、医学美容伦理、医学美容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修养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室操分开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02.中医美容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在传授学生中医美容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使学生掌握中医美容的基本原理,包括经络气血、脏腑功能与容颜的关系。熟练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进行美容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为顾客提供专业有效的美容方案。
教学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美容中药方剂、针灸美容技法、推拿按摩美容以及膳食美容调理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室操分开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03.美容应用解剖学
课程目标:美容应用解剖学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与美容相关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包括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皮肤组成及功能、人体各部位美学标准等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美容美体技术操作、制定美容皮肤护理方案、提供美容保健咨询等实际工作能力,为从事美容行业相关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美容服务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教学内容:美容应用解剖学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与美容相关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包括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皮肤组成及功能、人体各部位美学标准等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美容美体技术操作、制定美容皮肤护理方案、提供美容保健咨询等实际工作能力,为从事美容行业相关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美容服务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室操分开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04.生理学
教学目标:生理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医学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生理学课程涵盖细胞的基本生理特性、血液生理、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泌尿、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及生殖等多系统知识。重点讲解各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等。课程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强调生理功能与美容保健、疾病防治等实际应用的联系。
本课程采用理理论与实验室操分开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05.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病原生物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医学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免疫学基础涵盖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等;医学微生物学涉及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人体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嚅虫和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室操分开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06.医疗美容技术
教学目标:医疗美容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美容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面部、身体等部位的美容诊断,制定个性化美容方案,熟练掌握皮肤护理、纹绣、化妆、激光美容等技术操作,为医疗美容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医美咨询与设计、皮肤美容技术、光电美容技术、文饰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技术、美容应用护理技术等。包括皮肤管理分析仪使用、光疗、倒膜等皮肤美容操作;激光、强脉冲光等光电技术原理与应用;中医美容如中药面膜、拔罐等;以及美容外科知识、美容心理学和美容营养学等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8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07.美容心理学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需掌握美容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熟悉美容与心理学的联系,理解求美者心理需求和行为动机,具备分析解决美容心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心理评估、咨询技巧,能够为求美者提供心理支持,增强自身社会交际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美容心理学概述、消费者心理需求分析、审美心理、美容消费行为与决策心理、美容服务中的心理沟通技巧、美容顾客心理护理等内容,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从事美容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室操分开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01.医美咨询与设计
课程目标:医美咨询与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美容咨询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将学习如何与求美者进行有效沟通,评估其需求和动机,设计个性化的美学方案。此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在医美行业从事咨询、设计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医学美容咨询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求美者心理分析、美学评估、医美方案预设计等内容。学生将学习电话、网络、现场等咨询与沟通技巧,掌握医学美容预方案设计原则,学会运用数字化软件等工具进行美学设计。同时,课程还包括医美行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为求美者提供专业、安全、有效的医美咨询服务。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02皮肤美容技术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皮肤美容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对不同皮肤类型进行分析、诊断及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能力,熟练掌握面部、眼部等部位的皮肤护理流程与操作技巧,能够正确使用各类美容仪器并进行日常养护,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的培养,为从事皮肤美容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课程涵盖皮肤美容基础知识,包括皮肤分型、特点及测定方法;护理美容方面,涉及面部皮肤护理的全套流程、眼部皮肤护理以及胸部皮肤护理等;还教授常用美容仪器的操作方法,如皮肤检测仪、超声波美容仪等。通过理论讲授、实操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皮肤美容技术,提升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03.光电美容技术
课程目标:光电美容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光电美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具备常见光电美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能够根据皮肤问题选择合适的光电美容仪器进行护理,制定个性化美容方案,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为从事光电美容行业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光电美容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包括激光、强脉冲光、射频、高频电、超声波、红蓝光等技术,以及相关仪器的操作、维护、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内容。同时,教授光电美容仪器在美容、抗衰和修复中的应用,让学生熟悉光电美容技术的操作规范,掌握皮肤问题分析和仪器选择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04.文饰美容技术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文饰美容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具备根据顾客五官、肤色、年龄、职业等设计个性化眉、眼、唇文饰方案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文饰工具进行操作,熟悉术前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与艺术修养,使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从事文饰美容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文饰美容基础理论,如文饰原理、色料配色原则、适应证与禁忌证等;文饰工具与色料的使用、维护及消毒方法;眉、眼、唇文饰技术,包括线眉、雾眉、眼线、唇线等多种技法;标准眉眼唇型设计及个性化方案制定等内容。通过讲授、示范、学生实践、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文饰美容技术,提升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05.形体美容技术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形体美容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具备形体测量、美学分析及制定个性化塑形方案的能力,熟练运用按摩、护理等技术进行身体各部位护理,能为求美者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从事形体美容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形体美容基础理论,包括形体测量、美学分析方法,常见形体问题及解决方案;身体各部位护理技术,如肩颈、背部、腹部、上肢、下肢、胸部、腰部等部位的护理流程与操作技巧;减重减脂、体态矫正等形体塑形技术;以及美容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8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06.美容应用与护理
课程目标:培养具备皮肤美容、护理及健康管理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需掌握皮肤的基本知识和美容养护常用基本技能,能够根据求美者不同需求进行皮肤分析与护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皮肤美容基本知识、护理美容、身体护理美容等内容。包括皮肤的分型及特点、面部皮肤护理、眼部皮肤护理、身体护理、芳香美容护理、减肥与塑身护理等。教授学生掌握皮肤类型的判断方法、面部按摩手法、面膜的作用及敷膜方法、眼部护理操作手法等技能。通过理论讲授、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美容应用与护理技术,提升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士,在第二学期安排。
07.经络与穴位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经络与穴位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在人体上准确画出经络、点出穴位的能力,能够根据临床需要运用经络与穴位进行美容保健、疾病预防与治疗等实际操作,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为从事中医美容、针灸推拿等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经络腧穴学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所主病候,以及腧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功效及刺灸操作等。具体包括经络系统概貌、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腧穴的分类和命名、常用经络与穴位的定位与主治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动手练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经络与穴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08.中式美容spa与康养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中式美容 SPA 与健康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美容养生服务,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为顾客提供专业的中式美容 SPA 与健康咨询及护理服务,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从事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中医美容基础理论,如经络穴位、气血阴阳等;中式美容 SPA 技术,包括身体按摩、经络刮痧、拔罐、香薰疗法等;不同体质的健康养生方法及中式美容 SPA 与健康服务的流程与规范。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四)专业拓展课程设置
01.医学美容造型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美容造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创美技术及艺术修养,能够为求美者提供专业的医学美容造型设计与咨询服务。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使其能够胜任医学美容行业的相关岗位。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医学美容造型的基础知识,包括医学美学原理、五官形态分析、色彩搭配等;医学美容造型技术,如生活妆、职业妆、晚宴妆、新娘妆、舞台妆等的设计及化妆技巧;发型美容造型艺术;服饰美容造型艺术等。此外,还涉及美容医学造型艺术设计流程、化妆造型前的准备、工具与用品、常见化妆造型的步骤程序与技巧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02.基础化妆
课程目标:基础化妆课程旨在培养学员掌握基础化妆技巧,能独立完成日常妆容。要求学员熟悉化妆工具及化妆品,了解色彩搭配与面部结构。同时注重审美与服务意识培养,为从事化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基础化妆课程涵盖化妆工具与化妆品认知、面部结构与色彩原理、底妆、眉眼唇妆容技巧、不同场合妆容步骤等内容。采用理论讲授、实操示范、学生练习与教师点评等教学方法,使学员熟练掌握基础化妆技能。教学中强调工具使用、色彩搭配、妆容技巧等关键知识点,注重培养学员的实操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8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03.美容牙科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美容牙科的基本理论、临床技能与审美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先进牙科技术改善患者笑容美观度与口腔健康,具备独立完成美容牙科常见诊疗项目的能力,同时注重职业素养、医患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以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美学原理、牙齿美学设计、美容牙科诊疗技术等方面。具体包括美容牙科美学基础、损容性牙科疾病的美容治疗技术、牙科种植美容技术、牙体或牙列缺损缺失的美容修复、牙颌畸形的美容正畸治疗及美容牙科保健等内容。同时,涉及数字化技术、激光技术等在美容牙科中的应用,以及医患沟通、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案制定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8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04.临床疾病概要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需掌握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能对疾病初步诊断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熟悉多发病的防治原则,为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常见症状与多系统疾病的讲解,包括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具体涉及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血液、精神等系统常见疾病,以及艾滋病、运动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的简要介绍。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临床疾病的整体认知。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40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05.美容礼仪
教学目标:通过美容礼仪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与社会环境的相融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使学生认识到礼仪与美学配合而生,又以美为目的。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满足各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会所美容师的岗位要求。
教学内容:课程涵盖个人服饰礼仪、行为举止礼仪的相关规范;基本传统礼仪学习,包括坐态、走态、仪容仪表、说话技巧及微笑学习;不同社交场合中的仪容礼仪要求;得体礼貌地受赠礼物及针对不同来访者的礼貌规范接待;中餐宴请中的餐具使用、桌次和位次安排等;容貌美学分析与评价技能、职业体态训练、会谈沟通技能、纠纷处理沟通技能、电话咨询技能、面对面美容技术咨询技能等六大实践技能。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06.人际沟通
课程目标:人际沟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沟通的基本理论与技巧,提升沟通能力与自信心,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适应职场环境,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为从事美容行业相关岗位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沟通的基本概念、原则、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以及跨文化沟通要点;商务礼仪、电话沟通、演讲与谈判、冲突处理策略;美容院运营中的人员管理沟通,如员工管理、团队建设等,以及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包括客户开发、维护和常见问题处理。注重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沟通技巧。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07.美甲与美睫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美甲美睫的基本理论与实操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美甲美睫作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服务意识,满足美甲美睫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从事相关岗位或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美甲
1.基础理论:指甲的构造、工具说明、日式桌面摆台、消毒方法等基础知识。
2.实操技能:包括指甲形状修剪、手部护理、甲油胶的使用方法、贴片甲的制作、彩绘技巧等。
3.进阶内容:如光疗胶延长、甲片延长、法式、渐变、填充修补、雕花胶雕花、水晶雕花等。
美睫
1.基础理论:睫毛的生长周期、美睫产品与工具的认识。
2.实操技能:单根无痕自然嫁接法、飞扬型嫁接、眼型设计、朵毛嫁接等。
3.进阶内容:针对不同眼型的睫毛设计、多种嫁接技巧,如开花技法、提升牢固度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08.中医养生保健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具备运用中医养生技术进行保健调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从事中医养生保健工作或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课程涵盖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中医情志养生,包括情绪调节与心理调适方法;中医饮食保健,涉及食材的性味归经、药膳制作等;中医传统气功养生,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运动保健技术,包括运动与健康知识;中医养生适宜技术,如艾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学时为64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五)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对本专业设置的实践环节进行介绍)
01.认知实习
认识实习是生产实习的起始阶段。在学习主要专业课之前,通过参观等活动进行。使学生对未来工作情景有所了解,获得感性认识,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学习专业课做准备。实践内容有通过带领学生到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保健机构及美容产品销售机构等实地参观,让学生认识、了解医学美容行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未来就业方向。
本实训设置1学分,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实践成果为实训总结报告。
0X.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前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对毕业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择业指导。教育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全面介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行道德、纪律等方面的系统指导和教育;分校院两级安排毕业生大会、毕业生活动等;举办各种报告和讲座:①请优秀毕业生做报告、讲座,介绍他们的成才之路,对毕业生思想进行有益的启迪。②请企业领导作报告,介绍企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③请政府有关人员或专家介绍国内外就业情况,分析有关专业知识特点,讲解相关行业概况、发展潜力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④举行就业模拟试验、择业面试技巧、修饰仪表仪容以及填写有关表格的讲座等;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并受到过就业指导专门训练的职业人士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和咨询服务。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实践成果竞赛证书、实训总结报告/创业计划书等。
(五)学时安排
教学总学时为2496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760学时,占总学时30.45%;实践性教学1688学时,占总学时67.63%;岗位实习安排24周6个月;
教学周数分配表
  
| 军训教育 | 劳动 教育 | 课堂教学 | 认知实习 | 专业实习 | 综合实习 | 岗位实习 | 实习报告 | 毕业教育 | 考试 | 合计 |
一 | 2 | 1 | 12 | 1 |
|
|
|
|
| 2 | 18 |
二 |
|
| 16 |
|
|
|
|
|
| 2 | 18 |
三 |
|
| 16 |
|
|
|
|
|
| 2 | 18 |
四 |
|
| 16 |
|
|
|
|
|
| 2 | 18 |
五 |
|
|
|
|
|
| 24 |
|
|
| 24 |
六 |
|
| 15 |
|
|
|
|
| 1 | 2 | 18 |
合计 | 2 | 1 | 75 | 1 | 0 | 0 | 24 | 0 | 1 | 10 | 114 |
七、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具体安排见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考核方式 | 学期/教学周/理论教学周/周学时 |
合计 | 理论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课程性质 |
16 | 16 | 16 | 16 | 16 | 15 |
12 | 16 | 16 | 16 |
| 15 |
公共基础课程 | 1001000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32 | 16 | 考 | 4*8 | ②*8 |
|
|
|
| 必修 |
1001000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64 | 32 | 32 | 考 |
| 2*16 | ②*16 |
|
|
| 必修 |
10010003 | 形势与政策 | 1 | 16 | 16 |
| 查 | ②*2 | ②*2 | ②*2 | ②*1 |
| ②*1 | 必修 |
1001003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16 | 32 | 查 | 2*4 ④*4 | 2*4 ④*4 |
|
|
|
| 必修 |
10010004 | 应用文写作 | 3 | 48 | 32 | 16 | 考 | 4*8 | ②*8 |
|
|
|
| 必修 |
10010006 | 英语 | 8 | 128 | 64 | 64 | 考 | 4*8 | 4*8 | ④*8 | ④*8 |
|
| 必修 |
10010007 | 信息技术 | 3 | 48 | 24 | 24 | 考 | 2*12 | ②*12 |
|
|
|
| 必修 |
10010008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32 |
| 查 |
| ②*16 |
|
|
|
| 必修 |
10010009 | 体育 | 7 | 112 | 16 | 96 | 考 | 2*8 | ②*16 | ②*16 | ②*16 |
|
| 必修 |
10010010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2.5 | 40 | 24 | 16 | 查 | 2*8 | ②*2 |
| ②*2 |
| 2*8 | 必修 |
10010011 | 创新创业 | 1 | 16 |
| 16 | 查 |
|
|
|
|
| 4*4 | 必修 |
10010012 | 军事理论 | 2 | 32 | 32 |
| 查 | 4*2 | ⑥*4 |
|
|
|
| 必修 |
10010013 | 军事技能(2W) | 2 | 32 |
| 32 | 查 | 2W |
|
|
|
|
| 必修 |
10010014 | 党史国史 | 1 | 16 | 16 |
| 查 | ②*8 |
|
|
|
|
| 限选 |
1001001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 | 16 | 16 |
| 查 |
|
|
|
|
| ②*8 | 限选 |
10010016 | 公共艺术 | 1 | 16 | 16 |
| 查 |
|
|
|
|
| ②*8 | 限选 |
10010017 | 职业素养 | 1 | 16 | 16 |
| 查 |
|
|
|
|
| ②*8 | 必修 |
10010018 | 劳动教育(1W) | 1 | 16 |
| 16 | 查 | 1W |
|
|
|
|
| 必修 |
10010038 | 紧急救援 | 1 | 16 | 8 | 8 | 查 | 1.5 |
|
|
|
|
| 必修 |
合计 | 占总学时 30.45% | 47.5 | 760 | 392 | 368 | — | 15.5 | 4.5 | 0 | 0 | 0 | 2 |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 | 10011002 | 认知实习(1W) | 1 | 16 |
| 16 | 查 | 1W |
|
|
|
|
| 必修 |
52050701 | 医学美容导论 | 3 | 48 | 48 | 0 | 查 | 16*3 |
|
|
|
|
| 必修 |
52050702 | 中医美容学 | 4 | 64 | 32 | 32 | 考 | 16*4 |
|
|
|
|
| 必修 |
52050703 | 美容应用解剖学 | 4 | 64 | 32 | 32 | 考 |
| 16*4 |
|
|
|
| 必修 |
52050704 | 生理学 | 3 | 48 | 24 | 24 | 考 |
|
| 16*3 |
|
|
| 必修 |
52050705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4 | 64 | 32 | 32 | 考 |
|
|
| 16*4 |
|
| 必修 |
52050706 | 医疗美容技术 | 3 | 48 | 24 | 24 | 考 |
|
|
| 16*3 |
|
| 必修 |
52050707 | 美容心理学 | 2 | 32 | 16 | 16 | 考 |
| 16*2 |
|
|
|
| 必修 |
小计 | 24 | 384 | 208 | 176 | — | 7 | 6 | 3 | 7 | 0 | 0 | —— |
专业核心 | 52050711 | 医美咨询与设计 | 4 | 64 | 32 | 32 | 考 |
| 16*4 |
|
|
|
| 必修 |
52070712 | 皮肤美容技术 | 4 | 64 | 32 | 32 | 考 |
|
| 16*4 |
|
|
| 必修 |
52050721 | 光电美容技术 | 4 | 64 | 32 | 32 | 考 |
|
| 16*4 |
|
|
| 必修 |
52050731 | 文饰美容技术 | 3 | 48 | 24 | 24 | 考 |
|
| 16*3 |
|
|
| 必修 |
52050732 | 形体美容技术 | 3 | 48 | 24 | 24 | 查 |
|
|
| 16*3 |
|
| 必修 |
52050741 | 美容应用与护理 | 4 | 64 | 32 | 32 | 考 |
| 16*4 |
|
|
|
| 必修 |
52050742 | 经络与穴位 | 4 | 64 | 32 | 32 | 查 |
|
| 16*4 |
|
|
| 必修 |
52050743 | 中式美容spa与康养 | 4 | 64 | 32 | 32 | 查 |
|
| 16*4 |
|
|
| 必修 |
小计 | 30 | 480 | 240 | 240 | — | 0 | 8 | 19 | 3 | 0 | 0 | —— |
专业拓展 | 52050713 | 医学美容造型 | 3 | 48 | 24 | 24 | 查 |
|
| 16*3 |
|
|
| 必修 |
52050714 | 基础化妆 | 4 | 64 | 32 | 32 | 查 |
|
|
| 16*4 |
|
| 选修 |
52050715 | 美容牙科 | 4 | 64 | 32 | 32 | 查 |
| 16*4 |
|
|
|
| 选修 |
52050733 | 临床疾病概要 | 2.5 | 40 | 20 | 20 | 查 |
|
|
| 16*2+8*1 |
|
| 选修 |
52050734 | 美容礼仪 | 2 | 32 | 16 | 16 | 查 |
|
|
| 16*2 |
|
| 必修 |
52050744 | 人际沟通 | 3 | 48 | 24 | 24 | 查 |
|
|
| 16*3 |
|
| 必修 |
52050745 | 美甲与美睫 | 4 | 64 | 32 | 32 | 考 |
| 16*4 |
|
|
|
| 选修 |
52050746 | 中医养生保健 | 4 | 64 | 32 | 32 | 查 |
|
|
| 16*4 |
|
| 选修 |
10011000 | 岗位实习(24W) | 24 | 384 |
| 384 | 查 |
|
|
|
| ▲24W |
| 必修 |
10011001 | 毕业教育(1W) | 1 | 16 |
| 16 | 查 |
|
|
|
|
| 1W | 必修 |
小计 | 51.5 | 824 | 212 | 612 | - | 0 | 7 | 3 | 14.5 | 0 | 0 | —— |
合计 | 占总学时 67.63% | 103.5 | 1688 | 660 | 1028 |
| 7 | 21 | 25 | 26.5 | 0 | 0 | —— |
职业素养 | 10010036 | 消防安全知识 | 1 | 16 | 8 | 8 | 查 | √ | √ | √ | √ |
|
| 任选 |
10010050 | 红十字救护 | 1 | 16 | 8 | 8 | 查 | √ | √ | √ | √ |
|
| 任选 |
10010051 | AI应用技能 | 1 | 16 | 8 | 8 | 查 | √ | √ | √ | √ |
|
| 任选 |
小 计 | 3 | 48 | 24 | 24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占总学时1.92% | 3 | 48 | 24 | 24 | - | - | - | - | - | - | - | —— |
总计 | 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56.89% | 156 | 2496 | 1076 | 1420 |
| 22.5 | 25.5 | 25 | 26.5 | 0 | 2 | —— |
说明 | 1.公共艺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内容; 2.形势与政策:第一、二、三学期各安排4课时,第四、六学期各安排2课时; 3.政史社科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包括中国近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改革开放史、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宪法知识、经济法、公共安全学、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海洋科学、人口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国学、交际学、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管理基础、金融知识、职场礼仪等开放型课程,由学生利用线上资源任意选修; 4.第五学期为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时间。 5.消防安全知识课程:大一、大二在校学生都需要进行选修,具体开课方式另行通知。 6.专业拓展课程要引入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职业资格课程、1+X证书课程、出国意向课程、学历提升课程等。 |
教学进程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结构合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能够保证课程高质量的开展。
(二)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各类实习实训基地成型配套,可以为本专业中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
(三)教学资源
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充足,本专业类书籍满足学生的阅读和参考需要.教材我们选用国家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更加贴近专业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习评价
学习结束后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出勤,作业,实验报告,操作考核等,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132.5学分以上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程47.5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6学分,专业核心课程53学分,专业拓展课程2学分,综合素质课程4学分。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应同时取得一项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方可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