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红十字会开展新学期首期初级救护员培训
(通讯员 张巍)我校红十字会紧扣“平安校园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双重需求,9月20日,在行政楼三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2025年新学期首期初级救护员培训班。本次培训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培育,面向24级护理专业40名学生开展,特邀延边州红十字会骨干救护师资张春艳、曲莉明老师全程授课,创新采用“理论精讲+实景实操+考核认证”三维培训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将医学理论转化为应急救护实战技能,更为校园应急体系储备了专业骨干力量,为师生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培训全程围绕“实用、高效、规范”原则展开,分为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两大核心板块。理论课堂上,两位讲师结合近年校园意外、户外急救等真实案例,用通俗语言拆解红十字运动发展史、应急救护“黄金4分钟”原则、气道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创伤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步法,学生们手持笔记本实时记录重点,针对“不同场景下急救优先级判断”等问题主动提问,课堂互动氛围热烈。
实操环节聚焦急救技能落地,培训现场配备专业心肺复苏模拟人、红十字应急救护包等实训器材。学生以4人为一组,在讲师指导下开展沉浸式训练: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严格遵循“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标准流程,反复调整按压深度(5~6厘米)与频率(100~120次/分钟);练习骨折固定与包扎时,分别针对上肢、下肢、头部等不同部位,掌握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技法。讲师逐组巡查,对操作不规范之处及时纠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规范操作。
为保障培训质量,学校红十字会前期与延边州红十字会多次沟通课程方案,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制培训内容,确保课程既符合初级救护员认证标准,又贴近学生专业需求。培训结束后,所有学生需通过实操考核,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由红十字会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证书,为其职业履历增添重要砝码。
下一步,我校红十字会将持续拓展急救培训,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学生掌握急救技能,为校园安全与社会和谐添砖加瓦。
初 审:李泓辉 复 审:杨晓明 终 审:段世娇

培训现场

合影